3 發展策略
現階段花卉育種研究雖取得一定的成就,但還存在許多問題,如育種工作分散、低水平重復、種質資源和基礎研究還較薄弱、現代生物技術在育種上的應用較少、花卉育種投入不足等。因而根據我國國情, 花卉育種在今后的發展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3.1 重視植物育種者權利,保護培育者的知識產權由于以前對植物新品種保護不利,在許多情況下,新品種被推出后,易被他人快速繁殖,使育種者的利益蒙受巨大損失,因而極大地打擊了育種者選育新品種的積極性。
3.2 加強科技隊伍建設,進行聯合攻關 近些年,我國一些大中城市相繼建立了園林科研機構,國家和各省市農科院系統的園藝所也成立了花卉研究室,農業院校的園藝和林學學科相繼恢復或設立了觀賞園藝及園林花卉專業,花卉專業人才逐年增多。但長期以來,科技人員只重視科研成果的學術水平,而較少考慮市場的需求,對科研成果產業化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3.3 加大科技投入 我國雖然近幾年花卉業發展較快,但產品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產品的科技含量低。當今世界,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增強,高科技迅猛發展,我國的花卉品種要想在市場中具有競爭力,必須重視科技投入。一個新品種的育出,需要較大資金的投入,包括技能、研究、勞力、物質資源、開發推廣和生產試驗上的經費,且一般育種周期都在7年以上。目前,許多省市實行給農業科研單位斷糧,使科研經費不足,育種課題舉步艱難。
3.4 發揮我國資源優勢,拓寬花卉種類 我國地大物博,植物資源豐富,但真正作為花卉用來觀賞及園林綠化方面的種類卻是很少,至今還有許多抗性強、觀賞性高的花卉資源未被開發利用。
3.5 積極引進優良品種,縮小與國外品種差距 有選擇地引進、推廣國外優良品種是當前解決我國急需花卉種類和優良品種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同時利用優異的國外品種資源,進行新品種的選育,可在短時間內縮小與國外花卉育種的差距,為我國花卉育種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提供便捷的途徑。
3.6 強化特色花卉育種,創出自己的品牌 育種單位要根據本地區的特點,選擇有特色的花卉,進行重點選育。克服對熱門花卉一轟而上的做法,對同一種類花卉要注重系列產品的推出,如在花期上,有早、中、晚品種系列。在花色上盡量選育全花色品種系列等。根據品種選育時間較長的特點,制訂育種計劃要有長期目標,品種要面對市場,形成主流產品,產生品牌效應,進而打入國際花卉市場。
3.7 積極開展分子育種的研究工作 現代生物技術尤其是基因工程在育種上的應用,對觀賞植物種質資源的創新,打破種間雜交障礙,定向選育新品種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展望未來,基因工程育種是21世紀的新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