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18_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亚洲精品免费在线看_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網絡

 

    2.5 國際間的農機技術交流與合作得到加強

    近年來,國際上不少大型農機企業看準中國巨大的農機市場,與中國有關部門和企業合作,在中國開拓事業,取得了雙贏的佳績。國內一些大型企業,不斷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力度,推進了國產農業機械化產品質量的提高。為鼓勵大型農業機械的進口,國家還制定了優惠進口稅收政策。在中國舉辦類似于今天的展覽會,也是農機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形式,我們積極支持這類活動在中國開展。

    2.6 農業機械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2.6.1 農業機械裝備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

    一是部分農業機械老化嚴重,更新換代乏力;二是運輸機械多,農田作業機械少;三是動力機械中小型機械多,大中型機械少;四是農機作業配套機具少,配套比率低;五是低檔次機具多,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新型機具少,商性能機具少。

    2.6.2 農業機械化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

    農業經營規模化程度低,過于分散,制約了農機化作業水平的提高。目前在作業環節上機耕、機播、機收水平較低。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生產的貢獻份額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在區域發展上,南部高寒陰濕區和偏避山區農機化發展水平低于北部川臺區和交通沿線一帶。[2]

    2.6.3 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低,整體效益差鄉鎮農機管理服務工作下滑,農機維修管理關系不順,農機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運行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有實力的農機大戶少,農機專業服務隊、農機協會等農機合作服務組織的發展

    剛剛起步,還不夠規范。分散在千家萬戶的農業機械使用水平低,農機經營總體效益差。

    3 影響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因素

    影響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勞動力因素、土地資源狀況等,以下將深入剖析這幾個因素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影響。[3]

    3.1 勞動力因素

    3.1.1 導致農業生產規模不經濟,阻礙農機化的發展農業生產在時間上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和在空間上有較大的分散性,使得其對勞動力的需求帶有很大的不穩定性。由于土地面積以至于可耕地面積的有限眭,農村勞動力的大量存在必然造成土地的分散經營,土地規模因人口增長和農戶的增加而越分越細。隨著經濟發展,農業生產力水平在不斷提高,但由于沒有土地的集中相配合,就無法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效益,而小規模農業生產的成本必然會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當農民的邊際勞動生產率為零甚至為負時,必然會造成農民少種地或不種地,甚至會造成耕地的棄耕,進而影響糧食生產,危及糧食安全,從而阻礙農業機械化的發展。[4]

    3.1.2 大量剩余勞動力的存在影響農民向非農產業的轉移,阻礙農機化的實施。農業機械化的目的是用機械動力代替人畜力,提高農業生產率,以釋放出更多的勞動力投入到二、三產業當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其前提是城鎮及鄉鎮企業能夠提供相當的工作崗位,以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或者說是為了適應人口結構的變化,更好的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3.1.3 農民人均收入過低,影響農民對土地的投入,阻礙農機化的發展

    農民收入包括農業產業收入和非農產業的工資性收入,以及國家對農戶的政策性支付。農業比較利益低下,工農剪刀差現象嚴重。再加上現階段農產品基本上已呈供大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伴隨著農業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民進城打工越來越難,所有這一切導致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農戶根本無法購置農業生產所必須的機械設備。但是農業生產的綜合性、分散性、季節性和地域性決定了它所需要的農機品種多、數量大,要實現農業機械化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若農戶對農業生產投入不足,生產就會出現萎縮,大量農民就滯留在小塊農田上,不能順利地向二、三產業轉移,由此嚴重地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本文地址:http://www.lizu2010.com/industry/html/5024.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山市| 荆州市| 海盐县| 德州市| 即墨市| 南平市| 商南县| 普格县| 伊川县| 且末县| 文登市| 郎溪县| 和平区| 青阳县| 三原县| 云林县| 抚远县| 民权县| 江门市| 峨眉山市| 石嘴山市| 屯门区| 西城区| 葵青区| 湾仔区| 永兴县| 蓬莱市| 龙游县| 西城区| 宝丰县| 梅河口市| 政和县| 元朗区| 瑞昌市| 呼图壁县| 景德镇市| 屏东市| 和平区| 西峡县| 巴林右旗|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