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遼寧省畜牧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

2主要問題
2.1自主創新少,整體科技水平落后于發達國家
我省畜牧科技總體水平相當于發達國家10~15年前的水平,基礎性研究薄弱,原創性技術與重大關鍵技術創新少,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省畜牧業整體生產水平的提高。目前,我省肉牛胴體重約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是發達國家的53%。每頭產奶牛的年產奶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是發達國家的45%。育肥豬體重達90~110kg的飼養天數為180d,而發達國家達到155d。
2.2科研體制機制滯后,“產學研”脫節
一是現有科研院校體制封閉,各自為戰,沒有實現資源共享,缺少聯合運作機制。二是用人機制僵化,激勵機制滯后。三是科研立題針對性不強,科技成果供需脫節。四是部分科技成果成熟度較低,難以大面積應用推廣。
2.3畜牧科技創新主體不突出,經營載體欠缺傳統畜牧科技研發與推廣模式已難以適應現代畜牧產業發展的需求,
與發達國家與地區相比,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不突出,行業協會、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還不能在科技產業化中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
3戰略取向
從中長期發展趨勢看,我省未來畜牧業科技發展應從確保畜產品供給安全、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生態環境安全4個方面廣泛開展原創性與關鍵性技術研究,圍繞畜禽育種技術、養殖技術和重大疫病防控技術三大發展戰略,力爭在十大重點領域實現突破,為積極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提供科技支撐。
3.1三大戰略
3.1.1畜禽育種技術發展戰略要以畜禽生產能力的提高作為最根本的育種目標,將優質、專用化畜禽新品種作為育種技術發展的戰略重點。
3.1.2養殖技術發展戰略要把環境友好、產品質量及生態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發展健康養殖,建立優質、高效、安全、環保的現代養殖業體系。
3.1.3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發展戰略加強動物病源基因開發性研究,重視人與動物傳染病之間的關聯;重視環境與畜禽及人相互影響,建立生物安全體系。
3.2十大重點領域
3.2.1畜禽、牧草種質資源普查、監測及開發利用研究。
3.2.2優質、專用新品種的培育、選育及良種繁育技術研究。
3.2.3動物間人畜共患病防控技術的研究及畜禽重大疫病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3.2.4畜禽規模化飼養綜合配套技術研究。
3.2.5生物高新技術工程研究。
3.2.6畜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
3.2.7新型飼料添加劑及蛋白飼料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究。
3.2.8草原生態建設、保護、利用及草業經濟技術研究。
3.2.9草食家畜營養技術研究。
3.2.10信息技術在畜牧管理、疫病控制方面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