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18_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亚洲精品免费在线看_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吃夠“青春飯” 四成調查記者要轉行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網絡

調查記者通常被視為記者行業中的一個頂尖群體,也是能夠反映新聞媒體現狀的一個重要方面。昨天下午,在復旦大學舉辦的“數字化時代的調查性報道”圓桌論壇上,由香港城市大學沈菲和復旦大學張志安兩位博士合作完成的國內第一份《中國調查記者行業生態報告》首次披露研究成果。

《報告》對340位左右報紙和雜志的調查記者采取全樣本問卷調查。“基本青壯、基本男性、基本有文化、基本從業八年,老巢基本在北上廣,“流竄”范圍基本不定,基本收入低、基本不滿意、基本作息亂。善打聽也善爆料,善協作也善拉鋸。我不是傳聲筒,我是調查記者,我挖掘事實,我接近真相”,這是報告內容的濃縮,也是對當下中國調查記者的群像概括。由于調查記者的總體收入水平不高,多數人對報酬不滿,其中40%的調查記者打算轉行。

男性為主,湘豫籍貫居多

《報告》顯示:中國調查記者行業由男性主導,年齡結構年輕,學歷較高。84%為男性, 76%為年齡35及35歲以下。調查記者學歷幾乎都在大專以上,76%左右為本科,15%左右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調查記者所修專業主要來自新聞傳播類、語言文學類以及經濟管理類。調查記者從業經驗豐富,平均從事新聞工作八年,從事調查報道五年左右。

比較而言,湖南與河南是最大的調查記者“出產地”,張志安認為湖南與河南盛產調查記者的原因有三:“1.經濟欠發達,記者長于基層,對民生有體悟;2.區域文化,不怕苦、善對抗、很堅韌;3.新聞多,題材富礦。”

職業風險高,報酬福利低

“他們面臨著共同的新聞環境,擁有相似的實踐策略:面臨的職業風險最高,采訪突破的難度最大,受到的職業尊敬最多,新聞作品的影響也往往最廣泛、最有力。”張志安介紹說,調查記者從事新聞工作的理由主要是“揭露社會問題、維護公平正義”“表達百姓呼聲”與“傳播新思想、啟迪民心”。這些也是調查記者的社會價值所在。

此外,調查記者多視西方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為“理想”代表。他們還對協作與協同表現出較高的認同,彼此構成了一個頗為緊密的共同體,平均每位記者認識30位業內同仁,88%左右的調查記者有過協作經驗。大部分調查記者都身負理想主義情懷,但是現實的收入與福利問題卻在為他們的理想“降溫”。《報告》顯示,調查記者的總體收入水平不高,大多數人對報酬與福利不滿,其中40%的調查記者“不打算繼續”從事調查性報道。《財經》雜志副主編羅昌平認為,這項統計再次表明:在中國,調查記者吃的是青春飯。

本文地址:http://www.lizu2010.com/news/n04/201107/1485.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正县| 元谋县| 卫辉市| 安图县| 资阳市| 库伦旗| 漠河县| 明星| 怀集县| 新民市| 德州市| 奉节县| 资讯 | 庆云县| 潞城市| 星子县| 辛集市| 桦南县| 上思县| 邯郸县| 林口县| 黄骅市| 西林县| 涡阳县| 宝丰县| 汶川县| 青岛市| 海盐县| 咸宁市| 龙海市| 莱西市| 宜兰县| 阿拉尔市| 潞西市| 香格里拉县| 石楼县| 临洮县| 泸定县| 垣曲县| 通化县|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