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從事玉米育種28年,累計審定玉米品種31個,將一個18名員工、一間半門市的企業助推成擁有資產30多億,中國種業50強第二名。
期間本人致力于玉米超高產的產業化研究,結果表明在極少增加成本的前提下,玉米產量可增加20%以上。
本人做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技術及產品捆綁銷售,每畝可盈利150元左右。基本沒有風險。
B、自行組建大型農場。如以700元/畝的價格整合土地,用現有的常規技術
種植玉米,基本上是無利可圖的,必須靠超高產技術才有將近500元/畝收益,是組建大型農場的必由之路。
這項工作的風險來自大自然,但只要地里有一塊玉米是站著的,就一定是我們的!
C、以沈陽為例,從2011年起,1000萬資金以上的企業進軍農業的,平均每年有78家。另,農業合作社、代耕公司、農業公司、種糧大戶等如雨后春筍。
上述單位或個人買
種子、
肥料絕對不是現在的模式,常規技術、常規產品無法滿足需求,必然會向能真正提供高產技術及產品的企業靠攏,或向能延長產業鏈的企業靠攏。
根據前三年的試驗結果,2015年擬不斷完善超高產建設的技術方案及專用機械,為企業的技術及產品(
種子、
肥料)銷售提供技術支持。再用今年一個生長季的時間,待測產結束,專用機械即可徹底定型,為本公司建立大型農場、大型合作社、代耕公司提供技術支持。
本人也因在育種上的成就,榮獲第四屆國家級優秀專家,第五屆沈陽市優秀專家,獲國務院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