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農業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湘西自治州農業信息化雖然已取得一定進展,但是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需要進一步地完善。 2.1 信息分層存在兩重性 信息分層的問題表現在2個層面。首先,不同層次農民對科技信息的需求不同。普通農民對于信息系統沒有任何概念,或者需求不強烈,或者根本無需求;而專業大戶、科技特派員、干部、大學生村官等對于信息有一定的需求性。如永順縣松柏鎮的部分農戶對新技術、新方法表現強烈。總體看來,湖南省農村約有5%~10%的農民對信息需求程度更高一些,而這些人主要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并且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農民。其次,農民對不同層次的科技信息的需求不同。農民如果要找較高層次的技術服務,一方面因為費用過高而請不起,如高級種植指導;另一方面,因為專家層次太高,農民又聽不懂培訓講解的專業術語。因地此,農民對于科技信息的需求與生產規模和農民文化水平成正相關。 2.2 農村信息服務的可擴展性不強. 農村信息服務平臺的可擴展性比較難,如移動平臺,主要還是提供“農信通”之類的服務,移動并不能在農業專業領域提供非常貼近農民生產生活實際的服務,只能提供如天氣預報,致富經驗這樣一些專業性不強的基礎服務。90%以上的村莊都還沒有光纖,部分經濟比較發達、生活較富裕的村莊,為了增加與外界的溝通與聯系,才鋪設了寬帶,自行購買相應的網絡終端設備,比如撥號用的MODEM,但是上網速度一般都不穩定。 2.3 服務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的缺乏性 目前,湘西州各縣市配置的電腦與其他信息技術設備,主要應用于辦公自動化,如打字、文件處理、財務管理和一般性遠程教育與培訓的;而作為銷售領域的電子商務并不多。由于鄉鎮、科技服務站、農機站的電腦多數不能上網,所以這些基層單位主要是用于娛樂等活動。可見,湘西州真正用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農業信息技術,沒有完全得到應用,如3s技術。現在,各級部門在擴大服務內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發展了電視培訓、遠程培訓、視頻培訓等手段,但相關的視頻、培訓機構等沒有保障,這些對未來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不利。 2.4 人才隊伍建設缺乏 在湘西自治州,通常把40—50歲之間的農民歸屬于“兩棲農民”——農閑時到市、縣打短工,農忙時回家種田。他們素質普遍偏低,這使得很大部分農民對信息,尤其是對網上銷售信息表現出漠然和無知。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民不多,高中學歷以上的年輕農民更少,會用電腦的人少之又少。青年農民都到外地進城務工,很少留守在家,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農業信息化的人才力量。 目前,湖南省把信息員隊伍預設為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等人員,這也要求具有一定文化層次、并能夠從事信息收集、整理和統計分析工作,這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相對較高的,這也體現出當前湘西地區的隊伍建設還有所欠缺。 農機站工作人員構成方面因為沒有新鮮血液的補充,所以承擔的工作很少涉及到農業服務方面,對于新技術的跟進很難。農機站有的根本沒有一臺電腦,有的有一臺,但基本上不能上網。站里的工作人員平時就用來打打撲克、玩玩游戲等。 農民經紀人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急需。各地都有農民經紀人培訓班,這個行業應該說是與農民最接近的、最能見到效益的服務群體。但是,這個群體的數量明顯不足,政府應該把他們納入到信息服務系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