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獸醫隊伍肩負著畜牧技術推廣和動物防檢疫工作,在拓寬農民致富渠道、改善人民生活、維護農民切身利益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在“口蹄疫”、“禽流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防控工作中,畜牧獸醫隊伍技術人員更是發揮了積極的職能作用。因此,推進基層畜牧獸醫人才(畜牧獸醫人才人才網)隊伍建設力度,優化基層人才隊伍結構,提高基層人才隊伍素質,對化隆縣畜牧產業的健康發展尤為重要。
1 基本情況
縣動監所編制11 人,實有15 人;縣畜牧獸醫站編制10人,實有12 人;鄉鎮17 個畜牧獸醫站編制38 人,實有59人,均為財政供養。此外,每個行政村有動物防疫員1 名,共369 名,工資由財政預算解決。
1.1 專業技術職稱情況
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38 人,專業技術水平較高,技術力量強。而受崗位設置等條件的限制,中級職稱中17 人未被聘用。
1.2 學歷狀況
有專業學歷人數占有學歷人員總數的87.5%,其中大學本科20 人,大專學歷28 人,中專學歷22 人,沒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人員。非專業人數占有學歷人數的12.5%。說明化隆縣畜牧獸醫隊伍高學歷人才缺乏。
1.3 年齡結構
35 歲以下36 人,36~49 歲有47 人,50 歲以上3 人,分別占總人數的41.86%、54.65%和3.49%,說明化隆縣畜牧獸醫隊伍人員絕大多數為中青年。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全縣鄉鎮畜牧獸醫從業人員不足60 人,占全縣農業人口的0.026%。現有鄉鎮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知識基本上是參加工作前在學校獲得的,少部分是通過自學函授獲得。由于長期處于基層,培訓機會少、時間短,知識得不到及時更新,導致能力差,授課技能不高,很多是照本宣科。由于缺乏培訓及實際操作訓練,技術人員知識老化,操作技能不強,很大一部分用老傳統、老經驗解決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
2.2 經費投入不足
地、縣財政用于人才培訓的經費投入雖逐年增加,但與產業規模相比仍然有限,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的人才培訓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
2.3 管理服務缺乏具體措施
管理和服務工作相對滯后,缺乏相應的培養、使用機制。畜牧獸醫人才的培訓與實際生產脫鉤,導致人才利用率不高,出現人才短缺和浪費現象并存的局面,影響現有畜牧獸醫人才的積極性。
2.4 人才斷檔現象嚴重
由于行業形象一直不高,工作辛苦,且待遇低,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不愿意從事畜牧獸醫工作,多轉而從事其他行業。同時,從2003 年以來沒有分配充實的人員,導致畜牧獸醫人才隊伍后續力量嚴重不足,出現新老斷層,難以適應現代畜牧業的發展要求。目前,鄉鎮獸醫站中還存在缺員現象,畜牧獸醫隊伍已是青黃不接,專業技術人員亟待充實。
3 發展對策
3.1 以政府推動為主導,創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一是加強畜牧獸醫人才管理,建議選拔對口人才到鄉鎮畜牧獸醫站就業,減少非專業人員進入專業技術部門的現象。二是建立畜牧獸醫人才使用機制。制定科學的專業技術人才業績評價標準,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完善現有的人才獎勵辦法,重獎有突出貢獻的畜牧獸醫人才。三是適當增加人員,提升畜牧獸醫服務水平。著力構建創新人才高地是鄉鎮畜牧獸醫隊伍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把人才強牧戰略作為第一根本方針,堅持德才兼備用人標準,突出抓好人才引進,敞開人員入口,有計劃地接收畜牧獸醫專業大(中)專畢業生,優化隊伍知識、年齡、專業結構,提升現代畜牧業的服務能力。四是做好職稱評定工作。按照有關政策的要求,加大職稱評定力度,適當增加鄉鎮畜牧獸醫業技術人員的數額,進一步完善鄉鎮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鼓勵基層人才愛崗敬業,創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
3.2 增加畜牧獸醫投入,保障技術服務工作正常進行要保障畜牧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從以下3 個方面進行改善。一是爭取將畜牧獸醫站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二是設立技術推廣專項資金,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力量多方參與,以合作社、行業協會為依托的人才培訓多元化格局。三是加強技術培訓,對現有在崗人員采取選送脫產培訓、參加和舉辦各類培訓學習班等形式,不斷提高現有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
3.3 創新培養機制,實現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的良性互動科學擬定培訓規劃,創新培訓方式,健全培養機制,多層次地開展教育培訓工作,使畜牧獸醫人才知識不斷更新、充實和深化,提高整體素質。通過多種形式搞好實用人才的培訓工作,有針對性地為養殖戶開展實用技術講座,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咨詢服務等活動,提高養殖場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升現有人才素質。
3.4 加強技術交流和更新
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定期組織技術干部外出參觀考察,學習好的經驗和做法,并進行推廣。加強與業務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和合作,互通信息,相互協作,使畜牧技術干部的眼界更開闊、信息更靈通、觀念更創新、服務更全面。以適應動物防疫、食品安全新形勢的需要和生產發展及科技進步的工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