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的畜牧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做好畜牧獸醫工作的基礎。近年來, 臨安市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畜牧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基礎設施建設, 本著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 不斷加強硬件設施投入, 健全動物防疫隊伍體系, 加快培育發展畜牧專業合作組織, 使該市畜牧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有了較快發展。目前, 全市生態化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品牌化建設進展順利, 畜牧業已成為該市農業的第二大產業, 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1 社會化服務體系現狀
1. 1 畜牧產業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根據國務院、省、市有關部門關于加快推進獸醫體制改革的有關精神和要求, 該市抓住機遇, 從2006年起, 著手進行農村獸醫體制改革。通過身份認定, 人員清理, 制訂切實可行的改革政策。既要解決歷史沉淀問題, 又要推進畜牧業健康發展, 通過公開考錄了26名鄉鎮畜牧獸醫專管員, 屬鄉鎮管理的財政全額撥款事業編制人員, 其中16名為原鄉鎮獸醫站業務骨干, 另10名為應屆大學畢業生, 平均年齡35歲, 其中45周歲以下占85%。其他獸醫人員( 包括村級防疫員) 139人, 實行服務社會化, 職業機制化, 防疫人員實行分片(村)包干制, 勞務工資與防疫任務、質量掛鉤, 偏遠鄉鎮實行常年雇傭制, 全市298個行政村各設1名動物疫情測報員。徹底理順了長期以來困擾該市畜牧業發展的基層服務體系管理混亂局面。同時, 全市298 個行政村由村級組織聘用村級防疫員, 對村防疫員進行定額補助, 其補助經費納入鄉鎮、街道財政預算, 防疫員工資、獎金與業績考核掛鉤, 并建立相應的防疫物資儲備庫。通過一年多的努力, 該市基層獸醫體制改革已圓滿完成, 畜牧業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 為實現畜牧生產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組織保障。鄉鎮獸醫站改革后, 該市積極推進畜牧獸醫體制改革, 2007年6月, 組建成立市畜牧獸醫人才局增掛動物衛生監督所牌子, 屬事業管理類二級局, 履行畜禽疫病防治, 促進畜牧業發展的職能, 核定編制32人, 現有編內人員26人, 95% 以上具有大專文憑, 其中高級職稱8人, 中級職稱10人, 局聘杭徽高速公路和02省道昌化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人員8人。
1. 2 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較快 在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 該市已初步建立了縣、鄉(鎮)兩級畜牧業科技推廣網絡, 成立了臨安市畜牧獸醫技術學會, 全面加強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對養殖龍頭企業、養殖小區、養殖大戶進行技術服務, 切實解決了畜禽養殖技術方面的多種難題。
1. 3 社會化服務領域不斷延伸 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領域由產中服務向產前和產后服務兩頭不斷延伸。畜牧獸醫局在互聯網上與相關畜牧網站實現了鏈接, 建立健全和完善畜牧業宣傳陣地, 加大養殖服務信息、技術、產品定位、市場分析、價格走勢等各類實用信息的公開力度, 受到全市人民群眾的好評。
1. 4 注重能力建設, 發揮龍頭企業作用 市畜牧獸醫局干部職工推行技術人員聯系鄉鎮工作制, 具體指導、督促聯系鄉鎮畜牧獸醫服務工作, 實行聯場帶戶責任制, 全市400多個重點防疫場所的防疫監管責任人全部落實到位, 由新聞媒體予以公示, 接受群眾監督、橫向到邊, 縱向到人。技術服務則以/ 臨安大同畜禽技術服務部0為中心, 下設14家獸藥經營服務部, 3家寵物診療所, 11個符合條件的鄉鎮建立了診療所, 市場化服務人員達68人。
2 存在問題
2. 1 畜牧業發展任務艱巨繁重 尤其是廣大養殖戶迫切希望得到涉及畜牧業知識、技能、信息、物資、法規等系列培訓, 以整合各方面人員和技術資源, 切實組織好技術服務推廣。
2. 2 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 各種新興疫病和未知病原呈多發趨勢, 這對動物疫病監測工作帶來了挑戰。特別是實驗室儀器設備更新換代, 從業人員的科研水平能力提升和培養, 有效應對和預防新時期動物疫病發生, 確保畜禽安全生產形勢嚴峻。
2. 3 基層防疫隊伍建設亟需加強 由于基層防疫隊伍特別是村級防疫員待遇偏低, 防疫人員不穩定, 亟需加大對防疫隊伍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培訓, 進一步提高整體素質, 促進基層防疫工作有效開展。
2. 4 新的基層所建設投入力度不夠 全縣26個服務性鄉鎮診療所需要新建, 目前僅有11個掛牌, 由于建設項目的補助資金有限, 建設資金缺口較大, 需要加大投入。
3 對策措施
一是強化公益性人員隊伍建設。重點加強新考聘公益性鄉鎮診療所防疫員的教育和培訓。由于舊有管理體制背景下, 忽視了對自身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因此加強專業知識的再學習和再教育, 逐步進行公益性獸醫人員分批分階段的再教育再學習, 聯合市人事、教育部門和市、縣職業培訓技術學校開展每年1~ 2次的培訓和學習, 以解決技術推廣工作中遇到的難題,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鼓勵和支持基層畜牧獸醫人員通過在崗學習、外出考察、進修等措施, 以提高廣大基層防疫人員的業務素質, 滿足動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二是加大對基層畜牧系統網絡建設投資力度,構建市、鄉兩級畜牧網絡服務體系建設。實現省、市、鄉網絡資源共享, 以便及時掌握基層畜牧業發展動態、疫病流行情況及向廣大養殖戶提供畜產品價格走勢、動態分析預測、供求信息、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養殖技術、疫病防控、政策解讀、辦法標準等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化網絡和服務熱線, 推進畜牧技術現代化、信息化遠程服務, 及時為養殖戶解答疑難, 提高和幫助廣大養殖戶抵御市場和疫病風險的能力。通過網絡體系、熱線電話等多種形式, 及時受理和處理廣大群眾的咨詢、投訴、申訴和舉報, 及時、透明公開信息和情況通報。
三是鼓勵科技人員帶薪到規模養殖場進行技術服務。畜牧獸醫局在這方面已做了初步嘗試, 派駐技術人員到龍頭企業與科技人員實行雙向選擇, 簽訂服務合同, 科技人員帶薪到企業服務, 所服務企業根據其工作業績給予適當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