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說到母豬在預產期之前一周轉入產房,本節講分娩管理,我們設計了如下字段:母豬耳號、配種號、分娩號、胎次、窩號、分娩日期、分娩評分、實際妊娠天數、產仔數、活仔數、公活仔數、母活仔數、初生窩重;我們還設計了仔豬的字段:耳號、電子標簽、窩序、性別、左右奶頭數、毛色、初生重、出生狀態;
實際操作中,我們為用戶列出了待產母豬和最近分娩母豬查詢,如果一頭母豬分娩了,用戶在待產母豬界面只要點下添加分娩,耳號、配種號、胎次、窩號等數據自動從數據庫調出填充,在選擇實際的分娩日期后,實際分娩天數也自動計算出,產仔數等數據需要用戶輸入,對于窩重,原則要求稱量每一頭仔豬相加后輸入,但實際中,一些豬場往往采取比較簡單的方法,一起稱量。
分娩記錄中關于母豬的操作完成,還需要編輯產仔記錄,系統根據產仔數出現表格,用戶選擇相應的項目填充,特別說明的是,為了提高輸入效率,增強用戶體驗,窩序自動填充,在用戶選擇性別后,電子標簽,耳號也自動算出,對于奶頭數、毛色、初生種、出生狀態 用戶可以勾以第一行為參照,那么,只要輸入第一行,后面行就非常快了,如果出生重沒有稱量,將自動將窩重進行平均后填充,為了系統的穩健性,將根據出生狀態計算活仔數、公活仔數、母活仔數,一旦與母豬分娩記錄不符合就提醒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