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早期生理特點及營養需要與飼料配制技術要點
2013-9-21 養殖人才網

4開食時間對雛雞生長的影響
基于雛雞的卵黃囊營養特點,在生產實際中一般推遲12h~24h供給飼料和水。人們都認為小雛雞可以利用剩余的卵黃維持生存1d~2d。然而,雖然新生雛雞卵黃囊中包含大量的營養素,但這些脂質并不能被雛雞吸收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和谷氨酸。研究發現,一只新生雛雞在最初24h需要的能量約為46KJ,而在24h內分解的卵黃囊若完全用于功能且效率為100%時,僅能提供39.4KJ的能量。
5結論
初生雛雞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消化功能不完善。雛雞消化道細,胃腸容積小,采食量有限,肌胃研磨能力弱,消化酶分泌不充足,對營養物質的消化能力差。根據這一特點需要給幼雛雞提供纖維含量低、易消化的飼料并進行科學有效的加工。雛雞敏感性強,抗病力差,容易為各種病原微生物所侵害,死亡率比較高。因此,有效控制雛雞開口料的病原微生物,添加具有免疫功能的飼料添加劑替代飼料或飲水中的抗生素成分并誘使雛雞盡早開食,這不僅有利于卵黃囊的吸收,使其中的母源抗體、膽固醇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能更好的發揮作用,而且可以促進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發育,降低肉雞發病率和死亡率,減少抗生素在雞肉產品中的殘留。
本文地址:http://www.lizu2010.com/industry/html/14608.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