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積極推進屠宰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廣東省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農業供給側改革要求,各級農牧部門以“提高標準、嚴格準入,逐步放開、有序競爭,強化監管、確保安全”為總體思路,主動作為,大力推進屠宰行業轉型升級,促進屠宰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在審核清理、壓點提質、制度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
壓點提質顯成效。廣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多地市政府高位謀劃,及時調整轄區屠宰行業規劃,大力推進屠宰企業關停并轉,屠宰企業標準化、規模化水平明顯提升。廣州市政府制定了《廣州市牲畜定點屠宰資格審核清理及布局優化調整工作方案》,將原有55家牲畜屠宰場整合壓減至24家(其中生豬18家),政府規劃外及規劃內因政策性原因在規定時限平穩關閉的屠宰場,實行先關后補,統一按其2010至2012年年均屠宰檢疫量每頭40元的標準予以補償。深圳市政府制定了《深圳市生豬定點屠宰與肉品流通體制改革工程實施方案》,將原來16家牲畜屠宰場全部關閉,重新規劃建設了4家大型現代化牲畜屠宰場,標準全部達到國家4A級;對關閉的屠宰場和新建的屠場,市財政都予以資金補貼。
探索產加銷融合和標準化創建,屠宰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深圳、東莞、中山、清遠等地積極探索產加銷融合發展及標準化創建新模式,以“統籌全鏈條,融合產加銷”為導向,部分大型屠宰企業及養殖企業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積極拓展延伸產業鏈,發展冷鏈營銷,開展品牌經營。清遠清城、佛山三水、梅州五華及大埔、惠州博羅等地高度重視生豬定點屠宰和肉品安全工作,大力推進屠宰場標準化建設。五華、大埔、博羅在當地財政緊張情況下,由縣財政投資興建標準化肉聯廠,把保障肉品供應和肉品安全作為重要民生工程來抓。
扎實推進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全省認真貫徹落實家禽生鮮上市工作推進規劃,統籌協調,密切配合,面對市民消費習慣、家禽業轉型升級及人員轉崗轉業、執法難等嚴峻挑戰,迎難而上,主動作為,生鮮上市工作有力有序穩步推進。一是逐步擴大活禽經營限制區范圍。廣州、韶關、清遠等地市逐步擴大了限制區范圍,深圳已全市劃為活禽經營限制區。省政府擬2017年10月份前將各地“人口密集區”納入活禽經營限制區范疇。二是大力推動家禽屠宰轉型升級。深圳、廣州、清遠、汕尾、汕頭等地新建或升級改造家禽屠宰場或批發市場代宰點。三是創新家禽產品追溯管理。經各地充分研究并試驗,深圳、珠海、肇慶等地推行了家禽產品檢疫標識管理。四是嚴格家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以“H7N9疫情防控”和“檢疫檢驗”為主抓手,把“保市場供應、保質量安全”作為目標,嚴格落實法定監管職責,強化檢疫和動物衛生管理,全面做好家禽屠宰場(代宰點)的檢疫檢驗、產品標識、H7N9防控、疫情監測、人員防護、消毒滅原、病死禽無害化處理等各項工作,有效保障了生鮮家禽市場平穩供應和生鮮家禽產品質量安全。
健全完善屠宰管理長效機制。為規范畜禽屠宰管理,在制定出臺《廣東省家禽經營管理辦法》及三個配套規范、《廣東省生豬屠宰管理規定》的基礎上,積極研究探索,加緊制訂出臺《關于推進屠宰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屠宰管理體制機制的意見》《廣東省牛羊屠宰管理辦法》等,為屠宰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