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早稻收購“領跑”全國
9月9日,秋陽似火。在中央儲備糧鷹潭直屬庫,剛賣完糧的余江縣馬荃鄉上聯村農民歐陽文生一臉喜氣地說:“今年,我家早稻畝產收了500公斤,比去年增加了50多公斤。聽說倉容緊,真怕拉到糧庫賣不掉。”歐陽文生種了20畝早稻,這兩天,他將3萬多公斤早稻全賣了。他高興地說:“感謝中央儲備糧庫騰出倉庫為我們解了難。”
“糧食收購是糧食生產的延續,關系到糧農的切身利益。我們分公司和省糧食局多措并舉,千方百計緩解收購倉容緊缺矛盾,避免了出現農民‘賣糧難’的現象。”中儲糧江西分公司副總經理程遠說。為解決倉容緊張問題,作為國家委托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主體的中儲糧江西分公司,加快建倉擴容、倉儲設施維修改造、政策性糧油跨省調運、加大各級地方儲備糧的輪換力度,抓好政策性糧食銷調出庫,加快糧食“去庫存”等措施。今年,江西省籌措早稻收購倉容203萬噸,基本滿足了早稻收購需要。
糧食倉庫緊缺問題緩解了,農民不僅賣糧積極性高漲,而且交的早稻質量好。在進賢縣糧食儲備庫收購現場,質檢員拿著扦樣器從鐘陵鄉鐘陵村農民胡三村裝糧的蛇皮袋內,隨機抽取糧食進行質檢后告訴胡三村,早稻雜質、水分符合國家三等糧標準。胡三村直言:“國家政策好,糧庫備足了倉容,我當然要將好糧賣給國家。”
答案三:糧出手,錢到卡,農民賣“明白糧”“放心糧”
早稻最低收購價政策的核心,是確保及時足額支付農民售糧款,做到一手糧、一手錢,絕對不允許給農民“打白條”。今年,省農發行備足80億元等糧進倉,確保“錢等糧”。
為從源頭上杜絕“打白條”問題,防范資金支付風險,中儲糧江西分公司在去年推廣應用政策性糧食收購“一卡通”系統的基礎上,今年,在江西省所有的早稻最低收購價收購庫點,都安裝并規范運用“一卡通”系統。該系統從收購入庫登記、驗質、檢斤、入倉、結算、資金支付,都在同一個信息平臺上規范運行。糧款由中儲糧直屬庫通過網銀直接支付給售糧農民,提高了收購效率、防范了資金風險。
在靖安縣水口糧管所,該縣仁首鎮大團村農民何東冬售完糧食,馬上拿著售糧票據來到結算區。不一會兒,結算員將4990元售糧款劃撥到他的銀行卡上。何東冬滿意地說:“糧出手,錢到卡,沒打一張‘白條’,我們高興。”何東冬的話音未落,剛賣完糧的奉新縣會埠鎮水口村農民羅示忠大聲說:“以前點現金速度慢,帶著也不方便。現在一分不少直接打到卡上,用多少錢可以隨時取用,安全又方便。”今年,前來售糧的農民在開車進入庫點大門時,庫點工作人員即現場為其制作一張采集了個人身份信息和載糧車輛信息的智能卡,憑此卡走程序售糧,糧款直接轉到售糧人賬戶,確保農民賣“舒心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