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18_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亚洲精品免费在线看_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農業人才網 >> 行業資訊 >> 畜牧 >> 正文

涼山州優化畜牧獸醫人才資源配置,加快畜牧獸醫隊伍改革

2012-5-5 畜牧人才網

涼山州是四川省三大牧區之一,又是典型的半農半牧區,畜牧業歷史悠久,是當地各族人民賴以生存和增收致富的傳統產業,也是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牧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尤其在高山地區畜牧(畜牧人才)業現金收入占農村家庭收入的70%以上。
1 畜牧產業化發展現狀
1.1 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快速發展以優質瘦肉型豬、優質肉牛、優質山羊、優質綿羊、優質乳品、優質生態肉雞、優質肉鴨、優質蜂蜜等特色產品為重點的加工基地初步形成。
1.2 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規模以上加工龍頭企業達36 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 家,州級重點龍頭企業12 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兩家。專業合作社66 個,比2005 年新增36 個。與農戶間建立起互惠互利的生產購銷利益連接,顯示出巨大的吸引力和聚合力,企業、專合組織銷售收入9.60 億元,帶動農戶15.54 萬戶,年帶動農民增加現金收入7.7 億元。
1.3 無公害基地建設和畜產品品牌建設成效顯著全州先后有50 個畜禽產品獲四川省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其中35個產品獲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認證8 個,有8 個產品獲綠色食品認證,3 個產品獲有機食品認證。
2 存在的問題
2.1 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
    龍頭企業少且規模偏小,產業鏈不長,以初級加工為主,加工量小,增加值少,精深加工產品和外銷型產品少。加之,管理經驗缺乏,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和對養殖戶帶動作用不強,沒有形成產業化的骨干。
2.2 基地規模發展不平衡、標準化程度不高涼山州按照產業帶對基地進行了規劃,但均是小基地規模,沒有充分利用資源形成標準化專業化生產基地,造成基地的專一性生產能力不夠,標準化程度不高,沒有形成穩定的供應原料基地,無法形成知名品牌。
2.3 利益機制不夠完善全州的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基地等沒有真正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連接機制,造成產、加、銷相對脫節,制約了畜牧產業化經營的發展。
3 戰略重點、產業布局
3.1 戰略重點
3.1.1 調整優化畜牧業結構。立足本州飼料糧供應不足、草山草坡資源豐富的特點,不斷調整優化畜牧業生產結構。
3.1.2 推進畜牧業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重點抓好適度規模經營、養殖設施、投入品和生產管理的“四個標準化”建設,鼓勵和引導農戶集中聯建標準化圈舍,大力推進改廚、改圈、改廁、建沼氣“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離,沼氣配套,生態隔離”。
3.1.3 增強龍頭企業輻射帶動。推廣“龍頭企業+專合組織+適度規模養殖戶”、“超市+專合組織+農戶”等模式,推行“六方合作+保險”、寄養、托養等運行機制,把養殖農戶、種畜禽場、飼料獸藥企業、屠宰加工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等多個利益主體聯結起來,形成符合現代產業要求、科學合理的生產組織體系。
3.1.4 實施“大涼山”品牌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三品一標”申報認證,培育一批“四川省名牌產品”或“四川省著名商標”。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等生產經營主體開展商標注冊,新增注冊商標10 個以上。制定頒布相關地方標準。__
3.1.5 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堅持畜牧業布局與種植業發展相結合,充分發揮種植業、林果業和養殖業的互補優勢,大力發展“種、養、加”,“林、養、加”等循環經濟模式,延長生態鏈、產業鏈和增收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使循環經濟模式成為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亮點。
3.2 產業布局
3.2.1 肉牛產業開發。發揮二半山以上地區黃牛存欄量大、草資源豐富的優勢,以退牧還草等項目為支撐,加快引進西門塔爾等優質肉牛凍精改良涼山黃牛步伐,增加優質牛肉生產比重,建立區域化、規模化的優質肉;亍
3.2.2 肉羊產業開發。積極推廣發展舍飼、半舍飼型養羊業,走高效集約型發展道路,加快肉羊品種改良步伐,搞好種羊場及擴繁場建設,建立肉羊育肥基地。
3.2.3 生豬產業開發。利用安寧河谷地區生豬生產優勢,抓好涼山烏金豬的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快品種改良,增加優良“三元雜交”和配套系瘦肉型豬比重。
3.2.4 生態雞產業開發。在增加數量的基礎上,加快優質肉用家禽的發展,特別是加強獨具特色的地方優良家禽開發,促進規;、集約化肉禽快速發展。
3.2.5 奶業產業開發。加強奶牛生產基地建設,以三牧為龍頭建設高質量的奶源基地,重點是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增加良種奶牛數量和奶產量,提高鮮奶及其制品的質量和加工水平。
3.2.6 蜂產業開發。充分利用蜜源豐富,無污染的優勢,加快建設蜂王培育場, 擴大蜂群, 提升以涼山州蜂業協會為代表的中蜂初產品加工能力。
4 對策和建議
4.1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科技興牧的第一要務,加快畜牧業科技體制和畜牧獸醫隊伍改革,優化畜牧獸醫人才資源的配置,著力提升畜牧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在職教育和畜禽養殖、加工人員實用技術培訓,以提高縣、鄉兩級推廣隊伍素質為重點,加快現代畜牧科技知識的更新和普及,全面提高畜牧行業的整體素質。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大批懂管理、善經營的畜牧企業家,帶領和幫助農牧民發展畜牧生產。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建立合理有效的畜牧科技人員流動機制,促進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
4.2抓重點,扶強龍頭企業
發展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是關鍵,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開拓市場、技術創新、引導和組織基地生產與農戶經營等方面的作用。一是將現有的龍頭企業,扶強扶壯,增強其開拓創新,抵御市場風險自然風險的能力,力爭成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二是規范發展一批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在帶動農戶,開拓市場上下功夫,成為畜牧經濟發展的龍頭和骨干。三是引進龍頭企業。利用自然資源,引進加工龍頭企業,帶動全州畜牧業的發展。
4.3重規劃,狠抓基地建設
畜禽生產基地是龍頭企業的依托,也是整個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利用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優勢,圍繞主導產業,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統一規劃,建立規;、標準化的原料生產基地,提高畜產品市場競爭力。
4.4 抓統籌,完善利益機制
要把基地建設和龍頭加工企業建設與壯大專合組織結合考慮,采取“企業+基地+農戶”、“專合組織+農戶”、等多種模式,建立起穩定的多方合作關系,形成有基地提供畜禽產品,有企業加工增值,有市場促進營銷,有科技作保障的良好格局,實現畜產品商品價值,形成產加銷一體化格局。
4.4 完善政府投入長效機制
    進一步改革畜牧業投入體制,建立畜牧業投資穩定增長機制,形成多元化的畜牧業投融資體制,擴大畜牧業投入來源,增加畜牧業投入總量,使農民增收得到保障。一是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加強畜牧業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公益性服務所必需的支出,增強公益性服務功能,改善發展畜牧業的基礎條件。二是堅持農戶自籌為主、國家補助為輔的原則,增加政府補貼和貼息,以解決生產中的關鍵環節為主,調整補貼重點和補貼方式,扶持畜牧業重點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三是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推進農村投資和金融體制改革,構建起以農戶投入為主體,國家投入為導向,信貸、外資、民資和工業反哺農業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層次、多種形式的畜牧業投融資體系。四是通過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外資,吸引內資,激活民資,加快民間資金向民間資本轉變。五是對從事飼養、農產品加工的企業在用地、融資、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六是各級財政要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對企業申報“中國名牌”、“中國著名商標”、“四川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標”、“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等給予一定政策性獎勵;四是對出口創匯成效突出的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和獎勵。


本文地址:http://www.lizu2010.com/industry/HTML/7530.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農業人才網
文章錄入:希望的田野    責任編輯:耕農 
【字體: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相關文章
中國農業人才網及旗下網站 版權所有 2003- ©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服務價格 | 付款方式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中國農業人才網及旗下網站為您提供畜牧人才、種植人才、農資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職招聘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龙县| 谷城县| 陆河县| 安化县| 汪清县| 顺昌县| 兰西县| 涞源县| 乌鲁木齐市| 大同县| 新民市| 综艺| 南雄市| 来安县| 延边| 黄浦区| 祁连县| 锡林浩特市| 蕉岭县| 灌阳县| 离岛区| 甘孜| 定安县| 互助| 罗平县| 惠水县| 西平县| 阳西县| 调兵山市| 蓬莱市| 温州市| 山东省| 锦州市| 汶川县| 将乐县| 固阳县| 白水县| 蒙城县| 正定县| 兰考县|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