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用工荒”,職介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同樣因為“用工荒”,職介這口飯也越來越難吃。
華漕人力資源中介園區成立于2008年,是滬上最早一批專門針對外來務工者成立的、已頗具規模的人力資源中介園區,園區共有29家職介所,主要提供閔行、松江、嘉定等區域內的制造加工類企業的普通操作工、技工等崗位。
從年初八開始,記者多次前往該園區進行調查,發現在這些長期從事職業中介的人士眼中所謂的“用工荒”其實是存在波動性的。
現場
年初八,記者第一次來到華漕人力資源園區。雖然春運返程高峰期剛過了一天,只有數十位外來務工人員來此報到尋覓合適的工作,但是,園區內的29個職介公司已經嚴陣以待:窗口貼上了密密麻麻的招聘信息、數塊清晰標識著崗位信息黑板被放置在醒目位置、一見到求職者,工作人員立即走出辦公室,主動介紹崗位。
年初十,當記者再到園區時,求職人數比起初八已有了一定的增長,但真正填表登記求職的人并不多,部分人仍處于觀望狀態。
昨天是正月十七,園區的日均流量已經有了明顯回升,達到了5000人次,走廊上人來人往。但據該園區陳海彬主任透露,和前年、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求職的人數少了約30%。采訪中,不少職介人坦言,因季節、訂單等因素導致的“用工荒”的確存在,而隨著新一代外來務工人員求職維權意識的增強、勞力輸出大省也開始了華麗轉身,轉而“千方百計”地留人,他們直嘆:“職介這口飯越來越不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