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至2004年6月:江蘇鎮江實驗高級中學,教師 ,教學與管理工作 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農業生態實驗站,在校學生 ,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區域農業實驗室和GIS實驗室,參與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中國西部重點脆弱生態區綜合治理年喀斯特峰叢洼地生態重建課題》和中國科學院 “十五” 農業重點項目《廣西喀斯特環境移民區域生態重建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研究過程中利用RS、GIS技術,結合基礎研究,對研究區域的生態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生態恢復與生態重建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積累了區域生態學、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景觀生態學和恢復生態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和研究經驗。 2005年11月至2006年9月:中國科學院桃源農業生態實驗站,在校學生 ,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生態系統監測與研究網絡組”和“亞熱帶農業生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進行科研工作,主要從事農業環境監測及生態系統水環境、水運移及水管理研究。主導負責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紅壤丘陵區復合農業生態系統水分養分優化管理研究》子課題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領域前沿項目《坡面農業生態系統水循環過程及其調控策略》。研究過程中規劃設計水循環試驗小區,進行實驗觀測,積累了扎實的生態學、土壤學、水文學、環境同位素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鍛煉了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