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蛋雞籠養對蛋雞福利的影響
1.1.1 蛋雞籠養中的問題蛋雞籠養是蛋雞業面臨的一個爭議較多的福利問題。傳統籠舍的缺點是: 由于雞籠空間有限, 蛋雞不能表達正常的行為,如:就巢、沙浴、采食、棲息、抓癢、拍翅、抖動、走動、奔跑、產蛋前的踱步。由于啄羽和鐵絲籠的損傷,籠養母雞比平養母雞的羽毛狀況差,但與鐵絲網籠舍相比, 安裝金屬板或塑料的固體分割物的籠舍, 能降低鐵絲帶來的羽毛損害和啄癖達15%~20%。籠養雞比散養雞表現出更多的驚慌。由于缺乏運動,籠養雞的骨骼狀況比其他系統差,易引起骨質疏松癥和產蛋疲勞癥等。有人統計,最后從籠內取出送去屠宰的蛋雞, 捕捉和運輸可能造成30%以上的母雞發生主要骨骼的斷裂。限制飼養雞較易在嚴酷的季節患病,導致產蛋量降低,增加了疾病的爆發和相殘的危險性。就養禽業而言,現行的蛋雞籠養這種飼養方式,雖然有產蛋率高、死亡率低等特點,但長期籠養使蛋雞一生的生產周期都處于煩燥、無奈甚至痛苦的狀態,這種方式具有虐待動物的性質。因此,改善蛋雞的籠養方式是當前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
1.1.2 蛋雞籠養1999 年6 月, 歐盟采納并發布了保護蛋雞最低標準的新指令(1999/74/EC),該指令提出了3 種不同的籠養類型: 非豐富型雞籠(unriched cages)、豐富型雞籠(riched cages) 和籠養替代系統(alternative systems)。“非豐富型雞籠”就是指傳統的蛋雞雞籠,這種雞籠通常都是用鐵絲網焊接而成的底部傾斜的小格子籠,僅僅提供采食、飲水、收集雞蛋和清糞。“豐富型雞籠”,其目的就是給蛋雞更多的活動自由,它不僅包含傳統雞籠中的所有裝置,還具備一些能夠滿足蛋雞基本行為和需要的裝備(例如產蛋巢、棲木、墊料和泥土浴),用此來提高蛋雞的福利。具有產蛋箱、棲架和墊料區的豐富型雞籠在英國、荷蘭和瑞典已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試制。大多數研究注重于小群的豐富型的雞籠,一般為10~14只,以形成穩定的群居次序。荷蘭的廣泛研究認為,產蛋箱至少需要100~135cm2 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棲架必須注意其材質和結構,以取得較好的衛生狀況;墊料用木屑較為滿意。豐富型雞籠所飼養的蛋雞,其生產性能較好,但在許多試驗中,蛋的質量是個問題。豐富型雞籠給予產蛋雞以更多的使用空間,并增加了雞籠高度,這樣降低了蛋雞的飼養密度。但最終增加了生產成本。此外,豐富型雞籠售價較高,且造成蛋雞的采食量增加。“籠養替代系統” 是指沒有雞籠的飼養體系,例如平養雞舍、林下放養等。規模化的自由散放蛋雞場需要有良好的房舍和大量的土地, 后者用于種植紫花苜蓿和黑麥草等青綠飼料,供蛋雞啄食。此外在防疫方面需有良好的條件, 應該遠離居民點、公用道路和有關企業。自由散養的蛋雞場更需防止犬和黃鼠狼等食肉獸的侵襲, 中國民間用鵝防治黃鼠狼非常有效, 在一群放養雞中放養2 只鵝,鵝的糞便讓黃鼠狼害怕。在廣大區域的周圍用高2m 的鐵絲網圍住。鐵絲網還需深入地面至少20cm,以防食肉獸挖洞鉆入雞場。北歐和澳大利亞具有采用自由散養替代傳統籠養的良好條件。據介紹,澳大利亞的一個自由散養蛋雞場,共有8 公頃土地, 飼養7500 只產蛋雞和2500 只青年母雞,17周齡時進入產蛋雞群,至80 周齡時淘汰。一人管理,每日工作5h。其他替代傳統籠養的方式這包括厚褥草和半厚褥草養雞,房舍內均置有產蛋箱或具有部分高床地面。這種方式的嚴重缺點是啄羽和同類自殘的惡癖發生率明顯增加,地面產蛋導致蛋和蛋雞本身被糞便沾污。此外,勞動力投入增加,其塵埃量是籠養蛋雞舍的5 倍,不利于蛋雞和飼養工作人員的健康。采用替代傳統籠養的其他生產方式,其生產成本將大大增加,這包括土地、基本建設、勞動力、飼料、墊料、光照、通風等。現行的蛋雞飼養法令(1999/74/EC)要求從2002年起, 所使用的豐富型雞籠需有600cm2 的使用面積和150cm2 的產蛋和墊料面積;從2003 年起不允許投資新建傳統籠養雞舍,而且現存的蛋雞籠必須提供每只至少550cm2 面積。一些歐洲國家已經增加了籠養面積,或者是完全取消了籠養,歐盟已經提出從2012 年開始禁止使用傳統的籠養方式,或者必須增大籠養飼養空間。目前,這種加強蛋雞福利的飼養模式在經濟上是否可行還是未知數,但是從總體上來說,這種飼養模式下的雞蛋價格和死亡率都會有所上升,例如在英國,散養的雞蛋價格高出籠養雞蛋的50%,主要是因為散養增加了勞動力成本。一般籠養的死亡率在4%左右,地面平養的死亡率約為9%,自由散養更高為16%左右,主要是因為雞只之間互相爭斗,這也是為蛋雞提供足夠自由空間時所必須考慮的一個矛盾問題,在目前情況下,籠養仍是保持雞群健康和雞蛋質量的最佳飼養方式,因此改進的大面積籠養應是未來傳統籠養方式的最有前景的替代方式。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