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建議
3.1 加大農業教育科研與推廣部門的合作力度 加強農業教育科研部門與推廣部門之間的合作力度,特別是與基層推廣部門的合作,共同為農民服務,研究者才能在選題上清楚當前農民的真實需求,在技術方法上清楚推廣人員的可操作性,從而可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縮短科研成果的推廣路徑,為廣大農民提供實際需求和高質量的技術服務。 3.2 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農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例如美國,其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來源相對多元化,除了政府經費投入之外,還允許和鼓勵社會資源共同開發農業市場,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一方面可解決政府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可優化整合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推進新技術的更快推廣和新設施的及時更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借鑒這些經驗,建立多元化的推廣服務組織,通過市場的優化,創新推廣體系和機制,逐步形成新型的政府和社會組織、有償服務和無償服務相結合的農技推廣體系,為我國的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3.3 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和農民的素質 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是科技成果傳播的重要執行者,推廣人員的素質是影響農業技術推廣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應根據實際情況,尋求推廣人員的利益、特別是基層推廣人員與農民利益相結合的切人點,建立推廣人員定期培訓、考核的制度,其業績與農民收益掛鉤,制定獎懲分明的工作條例,激發推廣人員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技術推廣人員的素質,增強推廣隊伍的戰斗力。對于我國的農民,由于文化層次各不相同,要通過通俗易懂的實用教材、現場示范和觀摩等方式來進行技術推廣,用具體的實例進行示范,使農民切身體會到科技對農業的貢獻有多大,逐步引導農民走向“科技興農” 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