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原因分析
2.1 政府支持不力
由于工業和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農村勞動力出現大量轉移,導致留在農村的人員多數沒有太多文化知識。鹽城市對農村務農勞動力素質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全市務農勞動力中,高中以上學歷僅占9.5%,初中學歷占44.9%,小學及以下占45.6%。
2.2 農村考生家長觀念滯后
社會上普遍認為職業學校就是成績差的學生混的地方,難以培養出高素質的實用人才,一般家長通常不會把子女送到職業學校上學,他們選擇職業學校是因為學生成績實在太差而無法上普通高中。還有一部分家長是看重國家對農村職業學校學生的3年共3 000 元資助費。即使選擇了職業學校,也極少有家長愿意子女學習畜牧獸醫,認為養雞養豬既沒出息,也不需要多少知識。
2.3 學校投入減少
由于生源減少,學校很難辦出特色、辦出效益,所以,學校在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招生就業宣傳等方面不能和其它專業一樣對待,投入不斷減少,反過來又導致招生辦學的更加困難。
2.4 學生素質不高
由于畜牧獸醫專業缺乏生源,一般的學校不得不降低門檻,許多學校實行免試入學,產生的后續效應是生源素質越來越差。
2.5 學校實習基地效益差,不能起到示范輻射的作用本校于1989 年建立了萬羽雞場(半機械化)、千只鴿場、百頭豬場、十畝魚塘,其中雞場在建成后的7~8 年中,經過前后3 位專業教師的承包飼養,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在當地確實起到了示范輻射的作用。后來,由于生源的缺乏,只是在北校區建有養雞場和養豬場,整個養殖過程沒有1 名教師參與,很少為學生提供機會實習,根本不能產生經濟效益,更談不上示范輻射了,當地老百姓已難相信本校的畜牧獸醫專業了。
2.6 師資隊伍老化,知識和技能落后
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實訓能力、水平, 決定著實訓的成效。畜牧獸醫專業的教師很少能出去參加“四新”培訓,對畜牧獸醫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都不能得到更新,已經不能和快速發展的農村養殖業形勢相適應。
2.7 就業難,創業更難
鹽城地區畜牧業發展仍很落后,地方現有的農業產業化企業、規模化種(養)殖、農產品加工和營銷、特色農業等,數量不多且規模不大,很難給涉農專業畢業生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