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合理開發利用飼草資源,實現草畜配套
湖南的飼草資源豐富, 但沒有很好地開發利用, 有的地方草場資源豐富,而沒有發展養牛業,特別是實施退耕還草有人工草場的地區, 沒有走草畜并舉,互相促進的發展之路;有的地方大抓肉牛生產, 而沒有加大推廣人工種草。如何合理開發利用湖南省飼草資源,實現草畜配套,要抓好以下4個方面工作:
一是種草要因地適宜,山區、湖區和丘陵區適宜種什么草應先試驗后推廣。目前湖南省較理想的牧草種植模式是利用稻田或丘陵旱土在春夏秋季種植玉米、矮象草或桂牧1號,冬天套種黑麥草,實行全牧草種植,或者夏秋種植水稻,冬春種植黑麥草、三葉草等寒性牧草,實行糧草輪作。
二是開發天然草場, 按草原法進行責任承包, 對草場可實行先利用后改良或同步進行, 實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完善租賃、拍賣機制,把草場使用權、經營權交給投資開發者,以利于草場的改造。
三是實施草畜配套工程。大力推廣種草養畜相結合的方法, 不要像有的地方花大力氣種植大面積牧草卻不見牛羊,而有些地方牛羊一大群,卻不種一根草,這種發展是不協調。當然,土地資源豐富的企業或農戶, 可專門從事商業化的牧草生產和加工。走草畜并舉,相互促進的協調發展之路。
四是大力開發秸稈資源。湖南省年產各類秸稈3 500多萬t,每頭牛平均每年飼草用量按3 t計算,可養牛1 000多萬頭。湖南省農作物秸稈80%是稻草,營養價值低,應通過氨化、微貯等方法處理提高其營養價值。據我所研究,利用秸稈(稻草)氨化或微貯后可提高牛的增重率50%以上, 該技術應大力推廣利用。
4 建立三級養牛體系, 實現資源的協調配置湖南是一個地形多樣化的省份,各地氣候、飼草資源及養牛的基礎不盡相同。為合理利用湖南省資源,按照條件的不同, 可建立繁殖基地、育成(架子牛)基地、育肥(基地)的三級養牛體系。
4.1 繁殖基地
繁殖基地可分為2大區:一是湘西肉牛區,包括張家界市、自治州、懷化市、邵陽西部、益陽市的安化縣和常德市的石門縣等, 即五陵山和雪峰山地區,山地草場資源豐富,是湘西黃牛的產地,該區有較好的養;A。本區主要以飼養繁殖母牛,生產商品牛犢(架子牛)為主,同時在加強對湘西黃牛的選育的基礎上,強化品改,實行經濟雜交。二是湘南肉牛區,包括郴州和永州兩市地域,為南嶺山地丘陵區,是湘南黃牛的產地,該區草地資源豐富,利用湘南黃牛雜交改良, 以繁殖架子牛為主體。這2個區飼草資源極其豐富,利用天然草場或改良草場放牧為主的方式飼養繁殖母牛,生產犢牛,生產成本低,效益好。
4.2 育成基地(架子;兀
在湖南省洞庭湖區一帶可建立育成牛(架子牛)基地。岳陽、益陽、常德3市屬洞庭湖平原區,該區地勢平坦,水草資源極其茂盛, 其中洞庭湖洲草場500萬畝, 另外海拔1 000 m以上的萬畝草場有590多處( 已開發50~60萬畝, 占總量的5.2%~7.1%), 其它多數為農隙地草場和林間草場。低山草場天然草以禾本科為主, 每畝產鮮草800~1 000 kg; 湖洲草場草質較好,為禾本科與豆科混生, 畝產鮮草達1681 kg。另外農作物秸稈多,主要為稻草, 其次有玉米秸、花生秸、紅茹滕等。這個區域是濱湖水牛的產地, 黃牛相對較少, 首先可對濱湖水牛選育和雜交(與摩拉水牛雜交) 利用,生產肉用水牛供應廣東、江蘇、浙江等省及出口南亞, 其次可從繁殖基地大批引進斷奶犢牛, 利用本區豐富的飼草資源或季節性草場, 飼養到300kg左右, 再出售給專業育肥場進行快速育肥。但該區是血吸蟲病的多發區, 在牧場利用上要做好血吸蟲病的預防工作。
4.3 育肥(場)基地
在經濟較發達、飼草飼料資源豐富、牛肉市場大、現存欄牛的數量不多的長沙、汩羅等肉牛加工地區建設規;蕡龌蚣杏市^, 從育成牛基地調來架子牛進行強度育肥,而后供加華等公司屠宰場屠宰上市。三級養殖體系的建立可有效地解決山區大量飼養育肥牛飼草資源相對不足和高山放牧大體型牛爬坡難等問題,而且可充分利用湖區(尤其在非漲水期)飼草資源,克服資源過剩和浪費問題,做到資源的有效配置,促進湖南省養牛業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