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因地制宜推行放牧養雞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愈來愈重視食品安全,追求優質、營養和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同時隨著養雞業的迅猛發展,也帶來了諸如環境污染、肉蛋品質下降等問題。我國擁有大面積的荒山、草坡、草場、灘涂等自然資源, 發展放牧養雞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發展放牧養雞業可以在利用較少蛋白質和能量飼料的情況下, 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實現脫貧致富。我國地方家禽品種資源豐富,這些地方雞種大多具有抗病力強、耐粗飼的特性,適合放牧飼養。我國各地已經對土雞放養模式進行過許多探索。2002 年,李英、谷子林對規模化生態放養土雞技術體系進行研究,2003 年我們對高產蛋雞放養性能進行了研究。探索出當前規模化生態放養雞切實可行的模式, 提出了包括品種選擇、飼養管理、營養水平、設施建設、適宜放養密度、安全保健、標準化生產、生產實用模式為一體的規模化生態放養雞技術體系。最近兩年出現的中國農大和柳江集團提出山區低密度放養,俗稱“別墅”養雞。它的特點是利用山地、林地作為雞的棲息地,小雞舍,小群體,低密度,均勻布局,定時放養雞群,規模化養殖。如圖3 所示是河南柳江(集團)公司倉房莊生態養殖基地的“別墅”養雞模式。每個雞舍的籠底面積為6m2,小群數量為30~40 只,雞舍間距13m, 雞舍密度為2 個/畝。這種養殖模式不僅對環境友好, 而且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產生與傳播。雞每天都定時出來活動,能自由棲息、抓癢、拍翅、抖動、走動和奔跑。雞的活動范圍變大,采食范圍變廣,使雞能自由覓食昆蟲、野草和補喂五谷雜糧,因此保護了家禽的福利。河南柳江(集團)公司的“別墅”養雞模式利用果園、山地、林地作為雞的棲息地進行放牧飼養,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放牧飼養可以增強雞的抗病能力,在林地、果園養雞遠離村莊,可減少對居住環境的污染,避免和減少雞病的相互傳播,提高雞的成活率。放牧飼養的雞其產品風味獨特、品質優異, 是真正的綠色食品,深受消費者歡迎。同時,放牧養雞可使雞自由地表達習性,有效防止啄羽、啄肛等啄癖的發生,改善了家禽福利狀況, 是適合中國國情的解決家禽福利問題的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