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轉基因在棉花領域研發應用的二十年

1.6其他性狀如早衰、耐澇以及特殊用途等轉基因棉花
目前,生產應用的高產、優質棉花品種均具有早衰的特征,限制了高產、優質棉花品種的推廣應用。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延緩棉花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早衰現象,對具有早衰特性的棉花高產品種的培育和推廣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李靜等克隆獲得了異戊烯基轉移酶基因ipt,該基因編碼的蛋白是細胞分裂素生物合成途徑中的關鍵酶。將該基因導入早衰型陸地棉品種中棉所10號中,通過對轉基因棉花進行葉綠素和細胞分裂素含量的測定及形態觀察,發現轉基因棉花的早衰性狀得到延遲。
在中國南方濕度大或者雨水多的地方,由于棉花不耐濕和澇的特性,雨季來臨時會引起棉花大量落鈴導致減產,限制了棉花種植業的發展。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耐澇基因導入棉花,培育耐澇棉花新材料,不僅可以保證棉花穩產高產,而且可以通過將其他地區不耐澇的棉花培育為耐澇材料,為遺傳育種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材料。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種課題組將來源于透明顫菌血紅蛋白基因(vgb)經過密碼子優化設計后導入棉花,培育出高耐澇的轉基因棉花新材料,該材料在地下部分封閉的澇池內表現良好,比對照材料增產20%以上。
上述不同類型轉基因棉花的獲得,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棉花種質資源,促進了中國棉花的育種研究。
2棉花的遺傳轉化方法
遺傳轉化方法是進行基因功能分析和改良作物性狀的必要手段。主要的植物遺傳轉化技術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直接基因轉移技術,包括基因槍法、原生質體法、脂質體法、花粉管通道法、電激轉化法、PEG介導轉化方法等,以基因槍轉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為代表。第二類是生物介導的轉化方法,主要有農桿菌介導和病毒介導等轉化方法,其中農桿菌介導的轉化方法操作簡便、成本低、轉化率高,廣泛應用于單、雙子葉植物的遺傳轉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逐漸發展了一些新的轉化技術,如莖尖或芽尖轉化法,農桿菌菌液浸染法以及納米載體花粉介導法等。這些轉化方法的興起及廣泛應用對轉基因育種具有重要意義,極大地加快了農作物改良以及新品種選育的步伐。
3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價
一系列具有優良性狀(如抗蟲、抗除草劑等)的轉基因作物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種植在帶來直接經濟與生態效益的同時,也為解決未來世界糧食、能源危機提供了新的途徑。但同時,轉基因技術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近年來,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目前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評價主要集中在2個方面,一是環境安全性,另一是食品安全性。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