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牛品種介紹

中國黃牛品種――蒙古牛
產于內蒙古高原地區。蒙古牛體格大小中等,毛色以黃褐色及黑色居多,其次為紅白色或黑白花。頭短寬而粗重,額稍凹陷,角向上前方彎曲,角質細致,頸短而薄,肉垂小,甲低平,背腰平直,尻部傾斜,四肢粗壯,蹄質堅實。成年公牛平均體重為350千克,母牛為300千克。
生產性能,蒙古牛具有肉、奶、役多種經濟用途,主要用來生產乳肉品和皮革,常年放牧,故又稱為草牛。8月下旬蒙古牛的屠宰率為51.5%,4月下旬則僅為40.2%,肥育性低,但肉質優良;泌乳期短,平均年產奶量約665升,含脂率5%左右。蒙古牛具有耐飼,耐勞、持久力強的特點。閹牛拉鐵輪大車載重400千克,在平坦道路上,可日行20-30公里。
中國黃牛品種――秦川牛
產于陜西省渭河流域的關中平原,是我國著名的役肉兼用品種。
秦川牛體型大,公牛頭大,母牛頭清秀。頸稍短,公牛有明顯肩峰,母牛甲低平,胸寬深,背胸平直,長短適中,尻稍斜,四肢結實,蹄圓大。全身毛色多紫紅色及紅色。母牛活重381.2千克,體高124.5厘米;公牛活重594.5千克,體高141.4厘米。產肉性能好,公母閹牛平均屠宰率58.28%,凈肉率50.5%,泌乳期7個月,產奶量715.79千克,乳脂率4.7%。耕用挽力大。
秦川牛適應性好,性情溫順,耐粗飼,肉質細致,易肥育。
中國黃牛品種――南陽牛
產于河南省南陽地區。南陽牛,體格較高大,肌肉豐滿,骨骼結實,胸深而寬,背腰寬大,發育勻稱,肢勢正直,蹄圓大而堅實。公牛頭部雄壯方正,母牛清秀。毛色以紅黃及草白居多。成年公牛平均517.4千克,體高141.5厘米;母牛活重347.4千克,體高121.8厘米。
南陽牛屠宰率高,可達55.5%,凈肉率達46.6%。挽力大。但部分南陽牛具有卷腹、垂腹、斜尻、凹背、肌肉欠發達等缺點。
中國黃牛品種――南方牛
南方黃牛主要產于南方各省及長江流域部分地區和云、貴、臺灣等省,具耐粗飼、耐熱、性情溫順、行動靈敏、抗焦蟲病等優點。
外貌特征,南方黃牛體型小而豐厚,頭短小,額寬,細頸長,頸垂大,背腰平直,肌肉豐滿,四肢強壯有力,毛色一般以黃色褐色居多。
生產性能,南方黃牛由于分布地區和體型大小不同,所以役用、肉用及產奶性能也有差異。一般每頭牛平均負擔耕地20-25畝,最大挽力為455千克,小的為150千克。南方黃牛肉質細致,屠宰率一般為40%-50%。乳房不發達,泌乳力低,乳脂率高達7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