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農業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功能定位
現代工程訓練是指根據高等工程教育發展的內在邏輯和高級工程技術專門人才的成長規律,在特定的工程實踐環境中對學生進行機械、電子、信息及其系統等高度綜合的融工程設計、制造、管理、創新等環節為一體的“全程”工程技術訓練 。
農業工程設計性、綜合性實驗不同于單一的課程實驗,也不同于一般的金工實習、工藝實習、生產實習、認識實習。需要根據現代農業工程教育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農業技術的發展規律,研究農業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和成長規律,建設實驗教學中心對學生進行機械、電子、信息及其系統等高度綜合的工程設計及實驗,使學生在工程設計及實驗環境中得到融工程設計、制造、管理、創新等環節為一體的全程工程技術及其工程手段的應用和實踐。
作為現代農業工程教育必不可少的實驗教學環節,在設計實驗內容時應考慮以下特點:
(1)訓練目標的定位準確性。工程實驗具有明顯的層次性,教學、科研、生產、管理性社會服務、技術操作等不同規格的工程人才層次各異,所以,農業工程實驗中心建設就必須考慮功能層次的定位。對于高等農業工程人才的教學層次,需要滿足從事本科教學或以本科教學為主,兼顧碩士、博士研究生、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任務,而對于直接服務于農業生產第一線的裝備操作類的應用技術人才,就需要考慮專業技能的訓練。技能的訓練既包括田間作業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的操作技能訓練,也包括機械制造、加工。為培養適應農業發展的生產第一線工程人才,農業工程實驗中心可拓展到訓練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群體,承擔社會人員的工程技術繼續教育任務,開設相應的農業工程繼續教育課程,將現有的農業機械培訓教育納入實驗中心教育教學的范疇。 (2)實驗手段的先進性。以培養 “基礎寬、能力強、素質高”的具有綜合工程素質和創造性的復合型農業工程技術人才為主要目標,在強調工程實踐能力的同時,更加重視工程意識和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 (3)實驗內容的綜合性。綜合與創新實踐訓練以及綜合素質訓練是培養復合型農業工程人才的重要內容,它不僅要將機械、電子、信息、檢測及其系統及農業科學各方面知識相結合,同時,在實驗手段上要重點考慮現代工程師的訓練內容,如工程設計、工程制造、工程管理以及創新實踐等現代科學思想與高新技術的認知與實踐。 (4)實踐教學過程的層次性。以農業基礎工程技術訓練為起點,以現代農業工程技術訓練為核心,以工程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訓練為重點,進行分層次的漸進性訓練。(5)培養對象的多樣性。農業工程實驗不能僅僅局限在農業機械化專業的本科實驗,要面向所有涉農專業的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及正在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社會人才。 (6)教學方法的現代性。現代教育技術正在改變著傳統的教育哲學、教育組織、教育方法、教育技術和教育心理。在人類文化進步史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總是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相轉化的。伴隨著電子技術興起的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系統科學理論廣泛影響社會科學各領域,影響整個人類的思維模式和文化模式,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必然要產生巨大地變化。農業工程實驗中心的基礎設施及條件建設應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在對學生、學員進行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注重對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及提高能力途徑的教育,建立并充分利用工程實踐教學基地和社會資源,培養直接服務于社會的人才。
3結語
現代農業的發展對農業工程技術的依賴度越來越高。農業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面向的教育對象及實驗內容函蓋面具有多層次,范疇廣,設計性、綜合性強的基本特征,決定了農業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更加關注培養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實驗教學。農業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作為工程教育與工程本身相結合,培養現代農業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徑,在農業機械設計與制造、機械化工程,農業物性檢測與控制技術、經營、管理和服務體系等方面培養具有廣泛知識和實踐能力且能擔負起更高層面管理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在農業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建設過程中,應重點考慮各涉農學科的交叉性和現代農業發展對多層次,不同規格工程人才需求和各學科專業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的特點,設立的實驗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體系要能夠體現綜合化。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以教學功能建設為核心,以設計性、綜合性工程實驗為主要手段,以本科實驗教學為主,兼顧碩士、博士培養任務,建立多層次、多模式的實驗教學內容。把掌握必要的工程知識和技能訓練納入涉農類專業學生的工程實驗內容,而對農業工程類各專業教育則應以培養卓越工程師為目標。為適應直接服務于農村和農業生產第一線的中級和初級農業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要求,農業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建設還應考慮成人教育,以形成農業工程教育實驗教學的合理層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