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家畜對生態系統影響及牧食行為研究進展
2013-8-8 畜牧人才網

2家畜的放牧過程
2.1家畜的牧食行為
隨著放牧生態的發展,家畜的牧食行為也開始日益受到重視。家畜牧食行為研究已經成為當前放牧生態學乃至草地生態學中最活躍的領域。家畜的牧食行為不僅以個體與社群方式體現,也密切聯系于家畜的心理和生理基礎。通過對家畜牧食行為的研究,我們能夠更多的了解家畜如何利用環境,這將會顯著提高草地和牧草的管理水平,為制定放牧策略與草地管理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2.2家畜的選擇性采食
家畜采食的草地具有多種牧草,了解家畜在這種環境下的辨別行為尤為重要。許多資料已經研究了不同草地對家畜選擇性采食行為的影響。一般,選擇性采食可以分為兩部分:主動或被動選擇和在草地條件下選擇的機會或能力。影響放牧家畜選擇采食的植物特征因素很多,大致包括:植物種類;化學組成;物理或形態特征;物候期或成熟度;相對可利用性;植物的氣味和味道;接近的難易程度等。放牧家畜采食的牧草比起供采食的草地牧草幾乎總是含有更低的莖葉比和更少的枯落物。這表明家畜為了選擇更多的符合需要的植物部分而限制了攝取飼草的數量。選擇性采食幾乎總是引起采食飼草中營養含量的提高。植物也阻礙家畜采食富含營養的部分(如含有刺等),因此也就降低了食物的質量。對于家畜來說,比起花費時間在以非喜食物種為優勢種的草地采食喜食牧草,在以喜食物種為主的草地上采食更有效率。在自然條件下,喜食性總是根據草叢結構、優良牧草和植物部分的可利用性的變化而改變。通常,草地越廣闊,變化越多,家畜選擇的機會也越多,這主要是因為植物種類豐富,而且放牧壓力降低。當放牧率小時,則食物充足,家畜可以自由地選擇食物;相反,當食物不足時,放牧家畜就不得不采食以前不愛吃的食物。多種植被類型可以為家畜提供選擇多種物種的機會,同時也會提供更多的有營養的飼草。因此,放牧條件下,草叢的特征對放牧采食影響巨大。家畜的選擇性采食不僅僅取決于飼草質量和味覺,也受到采食牧草的難易程度和飼草可利用性的影響。
本文地址:http://www.lizu2010.com/industry/html/14420.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