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媒體都在討論“女性27歲定律”的問題,網絡上的解讀是:女人一生美麗的巔峰是在27歲,此后,美麗的容貌狀態便開始呈現逐漸遞減的態勢。在我的培訓和咨詢過程中,很多處于職業發展中的女性,也經常會遭遇這種“定律”。她們究竟遇到了哪些問題?又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應對?
“27歲”女性面臨的4種職業困惑
在新精英生涯的培訓與咨詢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職場女性,他們往往會遭遇如下4種困惑:
1、工作太忙,沒時間考慮感情問題,雖然職業發展可以,但是年近三十,家人催促盡快戀愛、結婚;
2、從學校畢業4、5年,職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時候又要結婚、生子,可能會耽誤最佳的職業發展期;
3、男朋友或者老公的職業發展很好,工作忙碌,希望女人在家做家庭主婦,可是職場女性一方面舍不下職業發展,另一方面也對未來的家庭地位心存擔憂;
4、更多的女性是遭遇到性別歧視,在公司得不到重用,希望通過更多的努力證明實力,卻會因此和男友或者老公發生爭執,直接影響家庭和睦。
正如你所看到的,上述問題的出現往往是因為女性在職場和生活中需要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而各個角色之間發生了沖突導致自己陷入糾結,無奈和憤懣之中。
“27歲”女性玩轉職場的4種策略
策略一:“白骨精”型
協調好其他角色,著重發展工作者的角色,不考慮年齡限制,一路高歌勇進。這樣可能需要另一半或者父母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或者根本不組建家庭。這樣的女性多是“白骨精”(白領、業務骨干、行業精英),可能的風險是工作上沖得太猛,就會上的去,下不來,很難平衡自己的生活,在強大的家庭支持下,可以考慮這一策略。
策略二:“厚積薄發”型
接納在三十歲之前的職業發展平臺期,在那一階段把結婚、生育當做重要目標,照顧家庭的同時,整合并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孩子三歲之后重入職場做好準備。這是一種可以平衡各種角色發展的常規型策略,多數的職場女性都可以采用。該策略的風險在于: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職業對于工作的要求不同,女性能否在度過生育期后重返職場或者開始新的事業,關鍵在于對自己資源的整合了。
策略三:“出名趁早”型
在職業發展前期拼命沖一把,攢錢、攢人品,三十歲之前達到事業巔峰,然后再忙家庭,生育之后就以家庭為主,找到一個能消磨時光的工作或者追尋生涯意義的事業。這樣的工作比如銷售、外貿、創業等。這一策略的風險在于:職業發展前期的投入過大,是對各種角色的透支,而之后退回家庭,或許會產生失落,這種失落在之前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很難調適到平衡狀態。
策略四:“后發制人”型
一畢業就考慮結婚、生子,剛開始幾年因為家庭壓力,可能職業不會有太大的發展,但是當同齡人開始為如何度過三十歲這道坎而發愁的時候,這些職場女性的家庭壓力反倒越來越輕了,可以業余充電,奮起直追了。這種策略的風險是:對于看重年齡的職業來說,或許會錯失最好的發展時期。一般來講,年齡越大、經驗越豐富,越有信服力的職業,可以采用這種策略。比如人力資源、行政管理等。
以上是對于職場女性在面對“27歲定律”時可以考慮的幾種重要的職業發展策略,重要的不是如何選,而是能夠自己選。
在職業生涯發展的各個階段,總會出現不同的困擾,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提升我們的職業規劃能力,對階段問題進行預判,然后在各種平衡與抉擇中,做出最適合自己的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