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市位于四川省東部,華鎣山中段,渠江和嘉陵江中游。幅員面積6 344km。,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多霧少霜,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6℃,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 200mm 。廣安市最高海拔l 704m , 最低海拔 184m ,轄廣安區、華鎣市及武勝、岳池、鄰水乏縣。主要
農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苕、小麥、大豆等,農牧業資源豐富,畜牧業已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目前畜牧業正面臨著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難適應、難接軌,市場需要與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畜產品生產、加工不適應消費變化要求等問題和挑戰。因此,畜牧業要進一步發展,必須走產業化道路,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基礎,以科技為支撐,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實現資金、技術、勞動力等各種要素的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優化配置。
近年來,廣安市按照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理念,堅持“產業品牌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農民組織化”的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思路,以“擴量、提質、安全、增效”為目標,全力以赴狠抓畜牧產業化經營工作,基本形成了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格局。
1 產業化經營現狀
1.1 龍頭企業發展迅猛
據統計,廣安市共有龍頭企業87個,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個,市級重點龍頭企業l2個。按年收入分,其中:100—500萬元有58個,500~1000萬元有16個,1000~5000萬元有10個,5000萬元以上1個,億元以上有2個。
1.2
養殖業主不斷涌現
據統計,廣安市共有畜牧業規模養殖業主13548戶, 其中:年銷售收入10~50萬元有11909戶,50—100萬元有1553戶,100~300萬元有83戶,300萬元以上有3戶。
1.3 專業合作社不斷增多
據統計:廣安市共有畜牧農民專業合作社59個,其中在工商登記注冊的有29個。如武勝縣猛山鄉卿德明豬業合作社,會員人平收入達2萬元。
1.4 基地規模不斷擴大
因地制宜建立起畜禽養殖示范帶、基地鄉鎮、養殖小區等不同形式的基地模式:廣安市共有生豬、家禽、草食牲畜示范帶各2個,分別覆蓋32個鄉鎮,14個鄉鎮和6個鄉鎮,如鄰水縣以省道218、鄰墊路等20個鄉鎮為基地的生豬產業帶,岳池縣石埡一九龍一翠管會畜禽養殖示范帶等;有生豬基地鎮51個,牛羊基地鎮6個,如廣安區以悅來興平、觀塘等20個鄉鎮為重點的生豬養殖基地,武勝縣31個鄉鎮的家禽生產地等。其中:生豬產業示范帶2008年出欄生豬近80萬頭,家禽產業帶年出欄家禽近2 000萬只,草食牲畜示范帶年出欄牛羊近14萬頭(只);基地鄉鎮年出欄生豬近80萬頭,銷售收入12億元;出欄家禽2 300萬只以上,銷售收入8億元;出欄牛、羊1萬頭(只)。
1.5 產業化帶動增收明顯
據測算,2008年廣安市畜牧產業化帶動農戶人均畜牧業增收可達120元,其中,參與畜牧產業化生產的農戶人均增收達4 000元。
2 存在的問題
2.1 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
廣安市龍頭企業總的來說是規模偏小,產業鏈不長,產品加工增加值少,加之管理經驗缺乏,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和對養殖戶帶動作用不強,真正形成具有帶動眭強的龍頭企業不多。
2.2 專合組織化程度不高
雖然有《專合組織法》,但現實上看,其運行機制仍不健全,‘主要表現在溝通信息、協調生產、調控價格、保護農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發揮得不夠好。多數專合組織的會員之間只有信息、技術聯系的松散聯合,互利互惠的機制沒有建立,沒有起到產業化經營51論 CAOYE YU XUMU 2011年第4期總第185期草業與畜牧的紐帶作用。
2.3 業主發展不穩定
多數業主對畜牧業發展形勢估計不準,常常盲目跟“風”,擴大規模,造成養殖效益不高,影響積極性,一旦遇到市場價格起浮、疫病等風險,就會發生關停并轉。
2.4 基地規模發展不平衡,標準化水平不高
廣安市鄰水縣和岳池縣按照產業帶對基地進行了規劃,開展了標準化基地建設,規模不斷壯大,而其它縣多以鄉鎮為主,養殖設施較差,飼養管理較粗放,生產方式和增長方式較落后,基地的專一性生產能力不夠,標準化水平不高,知名品牌不多。
2.5 產業鏈利益機制未形成
廣安市的龍頭企業、業主、專合組織、基地等沒有真正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連接機制,造成產、加、銷相對脫節,制約了畜牧產業化經營的發展。
2.6 基層畜牧
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備
由于主、客觀原因,廣安市鄉鎮獸醫體制改革未到位,基層畜牧獸醫隊伍不穩,基礎設施和設備不適應發展畜牧產業化經營的需要,給技術推廣、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監管帶來相當大的難度。
3 發展對策
3.1 抓重點,培育扶強龍頭企業
發展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是關鍵,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開拓市場、技術創新、引導和組織基地生產與農戶經營等方面的作用。一是將現有的l2個市級重點龍頭企業扶強扶壯,增強其開拓創新、抵御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力爭成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二是規范發展一批縣級重點龍頭企業。在五區(市)縣現有龍頭企業中選擇3~5個龍頭企業進行扶持規范,引導他們在帶動農戶、開拓市場上一F功夫,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和骨干。三是鼓勵支持農民合作興辦畜產品加工企業,支持鄉鎮企業、外地企業向畜產品加工領域延伸,使之成為畜牧龍頭企業。四是引進龍頭企業,立足廣安自然資源,引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帶動廣安市畜牧業的發展。
3.2 重規劃,狠抓基地建設
畜禽生產基地是龍頭企業的依托,也是整個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而圍繞主導產業,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確定一系列的畜禽發展產業帶,進行統一規劃,推進標準化生產,使畜禽基地成為龍頭企業第一車間,并能長期穩市場供給量,最大限度保持市場占有率。
3.3 重引導,壯大專業合作社
發展畜牧產業化經營必須要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為此,要引導畜牧龍頭企業與畜牧專業合作社建立緊密聯系,使畜牧專業合作社成為養殖農民利益的代言人,通過談判與龍頭企業達成合約,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分配機制。重點在廣安市已注冊的29個專合組織中選取3~5個進行引導培育,規范運作,成為名副其實的中介組織,幫助龍頭企業和農戶實現真正對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穩定共同體,擔負起畜牧產業化經營的基礎重任。
3.4 強服務,為業主發展護航
創新農村金融體制,放寬農村金融準入政策,為畜牧產業化經營搭建融資平臺,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加快建立畜牧產業化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畜牧部門要繼續強化技術培訓和指導,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推行畜禽標準化生產,幫助降低生產成本。引導畜牧龍頭企業搞好畜產品加工,延伸產業鏈,加快畜牧產業化進程,增強市場競爭力。各鄉鎮要對業主在產業化生產過程中的土地使用、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持。
3.5 抓統籌,完善利益機制
要把基地建設和龍頭加工企業建設與壯大專合組織結合考慮,采取“企業+基地+農戶”、“專合組織+農戶”、“批發市場+農戶”、“推廣機構+農戶”等多種模式,建立起穩定的多方合作關系,形成基地提供畜禽產品,企業加工,市場促進營銷,科技作保障的產、加、銷一體化格局,實現產品增值。
3.6 重投入,夯實產業化基礎
一是加大對畜牧獸醫基層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在加大畜禽養殖圈舍改造、良種引進、人員培訓等投入力度的同時,增加對鄉鎮畜牧獸醫站必需的辦公設施(冷鏈設施、實驗儀器設備)的投入,提高基層技術裝備水平,健全動物防疫、畜產品安全監管網絡,保障畜牧產業化健康發展。二是加大對專合組織建設投入。重點是將支農項目資金傾斜扶持畜牧專合組織建設,幫助專合組織壯大自身實力。三是加大對組建畜產品信息平臺的投入。整合現有資源(農經網、廣播、電視),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畜產品信息平臺,引導農戶與市場對接,規避風險,增強其免疫力。同時,建立激勵機制,對畜牧產業化經營發展貢獻大的有功之臣,實行獎勵,包括龍頭企業帶動力、專合組織運作等方面分別實行獎勵。
本文地址:
http://www.lizu2010.com/industry/html/4888.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