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重大政策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深入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通過禁牧補助、草畜平衡獎勵、生產性補貼和績效考核獎勵等方式,保護草原生態,推進草原畜牧業發展,促進牧民增收。繼續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加大補貼力度,擴大補貼范圍,加快畜禽良種化進程。繼續對畜禽養殖和牧草生產機械購置給予補貼,加快推進畜牧業生產機械化。
強化畜禽牧草種質資源保護,持續增加資源保護經費,保護畜禽牧草種質資源多樣性,推進畜禽牧草育種工作。深入開展畜禽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增加標準化養殖扶持政策投入,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大對畜禽優勢產區的支持力度,擴大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規模和范圍。增加飼料和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經費,加大抽檢頻次,提高飼料和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支持開展草原防火隔離帶建設、物資儲備和草原鼠蟲害及毒害草防治,提高草原防災減災能力。繼續支持開展畜牧業信息監測預警工作,及時掌握生產、生態、價格等信息,為宏觀決策提供信息支撐。
(二)強化金融保險政策支持
加強政策引導,拓寬畜牧業融資渠道。運用財政貼息、補助等方式,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對畜牧業生產、加工、流通的貸款規模和授信額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畜牧業貸款擔保基金、擔保公司,為養殖加工龍頭企業融資提供服務.創新金融擔保機制,支持采取聯戶擔保、專業合作社擔保等方式,為養殖場戶提供信用擔保服務.優化發展環境,鼓勵民間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畜牧行業。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投保自愿”的原則,穩步擴大生豬、奶牛等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范圍,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畜牧業政策性保險體系,提高畜牧業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畜牧業穩定有序發展。
(三)健全完善畜牧業監測預警及宏觀調控機制
立足畜牧業發展實際,逐步建立準確高效的生產和市場信息監測調度系統,健全監測工作各項管理制度,強化形勢分析研判,完善信息發布服務和預警機制,引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防范市場風險。在穩定生豬生產方面,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好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在穩定奶牛生產方面,逐步建立生鮮乳價格協調和利益聯動機制.在穩定蛋雞生產方面,探索建立通過調控種雞生產減緩產業波動的有效機制。通過必要的政策手段實施生產干預,積極應對市場周期性波動,更好的穩定畜禽生產和市場供應,保障農民的合理收益。
(四)培養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新型農牧民
充分發揮農牧民主體作用,著力培養符合現代畜牧業需要的新型農牧民。隨著標準化規模養殖不斷推進,高素質畜牧業人才的需求也持續增加,要利用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陽光工程、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創建等平臺,切實加強農牧民的畜牧業技術培訓,提高農牧民飼草料生產、畜禽養殖和經營管理水平。
(五)加強畜禽規模養殖用地管理利用
在堅持耕地保護制度的基礎上,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規模化畜禽養殖的有關用地政策,將畜禽規模養殖用地納入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安排畜禽養殖設施用地,堅持農地農用和集約節約的原則,加強設施農用地用途管制。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鼓勵養殖場戶在符合土地規劃的前提下,積極利用荒山、荒地、丘陵、灘涂發展畜禽養殖。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